大雪来了,这个节气该吃点啥?
古时大雪藏冰、观河捕鱼
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:“一候鹖鴠[hé dàn](又称寒号虫)不鸣,二候虎始交,三候荔挺出。”这个节气期间因天气寒冷,鹖鴠不再鸣叫;古人认为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,讲究盛极而衰,阳气有所萌动,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;三候荔挺出中的“荔挺”为兰草的一种,这种植物此时也因为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。
古时北方地区家家户户需要在冬季储藏夏日用的冰,大雪节气以后也就成了藏冰时期。这种藏冰风俗历史悠久,有资料考证,我国的冰库在西周时期,就已经颇具规模。
民间有俗语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,大雪节气北方不少地区的河流出现封冻,是北方沿海、沿湖地区最佳观河捕鱼期。此外,堆雪人、溜冰、滑雪及滚雪球也是年轻人喜爱的户外活动。
民间多食用羊肉、红薯粥
大雪节气以后,随着天气变冷,民间以温热的滋补食物为主,例如羊肉、腌肉等。此外,吃饴糖、喝红薯粥等也是大雪节气的美食。
羊肉
“冬天进补,开春打虎”,每到冬季,羊肉成为最佳滋补美食。在南京,民间流行大雪期间吃羊肉,可以驱寒滋补,益气补虚。在大部分北方地区,大雪期间,人们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或者羊汤抵御寒冷。在内蒙古包头地区,有“小雪杀猪,大雪宰羊”的说法,每到大雪节气,就是宰羊备年货的时刻,人们也会在节气当天吃现宰的羊肉。
腌肉
民间有俗语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。进入大雪节气后,气温下降,室外干燥,也是腌制肉的最佳时间。在江浙、西南地区,大雪节气一到,不少人家开始忙着腌咸肉、灌香肠等过年“咸货”。还有地区晾晒腌肉的时候会用短竹条、细绳子穿起来,寓意蒸蒸日上、年年有余。
吃饴糖
在我国北方地区,大雪时节有吃饴糖的习俗。饴糖,民间也叫糖稀,每逢大雪节气,街上就会出现卖饴糖的小商贩,吸引很多小孩来买。在温州地区,卖饴糖的人被称作“糖儿客”,以前在大雪节气前后,小孩或者大人会将家里的铜质废品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“糖儿客”兑换饴糖。
红薯粥
大雪节气以后气温逐渐变冷,在山东北部部分地区,人们会减少串门,饮食上会选择喝暖暖的红薯粥来保暖。当地认为,红薯粥可以润养肺燥,有健脾胃等功效。
新京报记者 刘欢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