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生活 >

从中医智慧到现代养生:解析拔火罐究竟在拔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4-08-16 17:53:52来源:
  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,各种中医疗法纷纷向世界展示“神秘的东方力量”,十分抢眼。其实在杨家玉带火“脐贴”之前,游泳运动员们背上的火罐印也已经第N次出圈走上赛场。为什么这么多游泳运动员对拔罐“情有独钟”呢?拔罐是“拔出”寒湿的好方法吗?近日,强对流天气频频出现,“湿热交蒸”达到顶点,前往中医院接受拔罐治疗的市民也不少。本期名医解惑,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陈秀华教授来为大家解答关于“拔罐”的疑问。
 

 

  焦点问答

  什么是拔罐疗法?

  拔罐疗法古称“角法”,经历代医家的改进和发展,演变成现在治病、防病与养生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。目前,拔罐疗法又名火罐气、吸筒疗法,是一种以玻璃罐、竹筒等为工具,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,使其吸着于皮肤,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外治疗法,中医认为其具有散寒除湿、行气活血、疏通经络、调节脏腑等作用。

  陈秀华介绍, “平衡火罐疗法”则是在拔罐疗法的基础上,运用闪罐、走罐、飞罐、旋罐、抖罐、振罐、针罐、药罐等手法,选择特定部位,实施熨刮、牵拉、挤压、弹拨等良性刺激,通过温热效应,连续不间断地向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反馈信息,使机体相应修复到平衡状态,用于治疗颈肩背腰痛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。

  拔火罐为什么有罐印?

  拔火罐的罐印在泳池里成了“显眼包”,为什么会有这些印呢?陈秀华解释,拔罐是通过在罐内燃烧、 加热或使用机械抽吸等方法(燃烧的方法则为“火罐”),罐内 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, 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, 进而出现瘀青或肿胀, 即瘀血。

  负压还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 引起水肿或皮肤出现红印。 这些变化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, 就是通常所说的罐印,属于正常现象,一般会在5—7天自行消退。

  如果局部瘀青严重,则需待皮肤瘀青消散后再继续治疗,不宜在原处再次拔罐。如留罐时间过长,皮肤起小水泡,不用特殊处理,小心防止擦破等其自行修复即可;如果有大水疱,就需要刺破并外敷纱块保护皮肤,出现这些皮损,最好及时就医,在医生指导下外涂消炎药膏或外敷消炎油纱,预防皮肤感染,帮助皮损修复。

  拔罐为什么受到运动员青睐?

  陈秀华说,拔罐在临床上多用于颈肌劳损、腰肌劳损等颈背腰痛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亚健康状态,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;对于睡眠障碍等情志病也有调理作用。运动员们平日里高强度的训练难免留下肌肉、关节等的酸痛不适,这项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对于这种慢性疼痛正有良好的疗效,可以帮助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,减轻疼痛,加速康复,预防伤病。

  强度大的训练和比赛会导致肌肉酸痛,“平衡火罐疗法”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减轻酸痛感,帮助运动员更快地恢复训练状态,同时帮助放松紧张的肌肉,减轻焦虑和紧张感,调节心理状态。“平衡火罐疗法”可以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的弹性,对于某些运动项目中需要较大灵活性的运动员尤为重要。另外,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高,容易受到身体疲劳和免疫系统的影响。看似简单的“平衡火罐疗法”有助于促进淋巴循环,提高免疫力,减少感染的风险。这么多好处,也就难怪拔罐会受到运动员们的青睐了。

  提醒:拔罐是个“技术活” 也非人人都适用

  拔火罐的适用范围相对比较广,除有出血倾向和过于虚弱的人群外,湿热、痰湿、气郁、血瘀、特禀体质人群都适合运用此疗法,但以下三点要注意:

  1.需根据病情轻重、虚实程度和体质年龄,若病情较轻、病位尚浅、免疫力低下、年龄大者,需控制拔罐力度和留罐时间,时间不能太长,力度不能太大,以免攻伐过度;

  2.拔罐之后,要注意保暖,避风寒,不能受凉;

  3.拔罐后3小时内不宜洗澡沾水,以免毛孔舒张状态下感染风寒。

  拔火罐的操作也需要专业技能,医院里常用沾了95%酒精的棉团点燃后迅速伸入玻璃罐内再抽出,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,若自己在家操作,会因手法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而发生意外,建议最好还是到医院接受拔罐治法;若在家自行拔罐最好使用更为安全的抽气罐。普通人群每次拔罐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,不宜过长,拔罐的频率通常一周一次左右,根据体质和病情调整治疗频次;过饱、过累、过饥、过渴时都不宜拔罐,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有大血管,骨骼凹凸不平,皮肤破损的部位也不宜拔罐,孕期女性不宜拔罐。

  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陈佳佳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